
扎根科研 砥砺前行—鲁银投资莱芜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经理袁勇
发布时间:
2020-04-21 15:01
来源:
浏览量:
袁勇出生于1977年11月,2001年入党,他是20世纪末一名“985”、“211”院校高材生,少年励志读书、发愤图强,青年求学于国家级粉末冶金研究院,人至中年他用数十年的科研积累和真抓实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求实之路。
立鸿鹄之志、发愤图强、知识兴企——投身粉末冶金事业
20世纪末的“985”、“211”院校高材生,在当时的年代被称之为“天之骄子”,特别是袁勇所在的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是国家级实验室,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大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进入国家各部委或科研研究院工作。然而,袁勇毅然决然的放弃了留学深造和进入科研院所的机会——“科研必须要立足于企业,不深入企业的科研只能是纸上谈兵!”带着这个念头,袁勇来到了莱芜钢铁集团粉末冶金有限公司,一干就是二十年!那时的粉末冶金公司还是一个只有两条小隧道窑、人工装罐的小公司,设备原始落后、工作环境恶劣、职工素质参差不齐。面对这一系列问题这个年轻的大学生拿着大锤一块海绵铁一块海绵铁的砸,仔细分析问题原因,摸索规律,就这样长期困扰一线员工的问题被一一解决。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袁勇用实际行动感染了大家,更用扎实的科研技术为企业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创新引领、科技强企——助力粉末冶金发展
袁勇进入粉末冶金公司工作的二十年里,也是公司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的二十年。作为工艺技术负责人,他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863项目、省重大专项、年产十万吨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材料项目等多项国家、省级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实施,相继开发了高压缩性铁粉、预合金粉、软磁材料用铁粉、特种合金粉末等粉末冶金新品种,填补了国内粉末冶金行业产品的空白。负责起草修订了国家标准《粉末冶金用水雾化纯铁粉、合金钢粉》、《金属粉末压坯的拉托拉实验》、《粉末冶金用粉末取样方法》为国内同行的发展总结了宝贵经验和执行标准。作为公司新产品研发组组长,袁勇深知只有不断开发新型、高附加值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先后研究开发出无偏析混合粉技术、预合金化技术、扩散合金化、高锰钢、特种钢冶炼雾化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十几种牌号的无偏析混合粉、纯铁粉、特种合金粉等高附加值新产品,上述产品均已批量生产并供应国内外用户。
2015年,在充分分析国内外粉末冶金行业发展趋势后,公司决定建设“年产10万吨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材料项目”,作为项目办公室主任和公司工艺负责人,袁勇组织了公司新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生产线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单机联动试车并最终实现了全线的顺利达产运行。该项目部分生产工艺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公司产品的科技竞争力,巩固了莱钢集团粉末冶金公司在国内行业的领跑位置。
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认真学习上级的各项文件要求,积极提出全面摸排职工及家属活动记录、领导干部轮流带班、分级体温检测登记等诸多建议性措施,为公司顺利生产、新区科研楼装修等办理了开工许可。在疫情严控时期,他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到生产一线看看在岗职工、看看防控措施是否到位、防控物资还缺不缺。非常时期,他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才是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正是由这种使命精神、责任意识的支撑,公司疫情防控工作得力到位,生产经营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推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求实路上大步前行
袁勇同志以岗为家,通过科研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完成,先后获得了 2014 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中国钢铁协会冶金科技二等奖等奖项。担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粉末冶金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协会粉末冶金分会理事,中国粉末冶金创新战略联盟理事等职务。荣获莱芜市赢牟产业领军人才、钢城区汶源英才、山东省冶金青年科技奖、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工作者等称号,被聘任为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现拥有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6篇,专著1部。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